審定編號:魯農審2010041號
育種者:泰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、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。
品種來源:常規品種,系徐薯18為母本放任授粉系統選育。
特征特性:屬淀粉型品種。萌芽性好,結薯集中整齊。頂葉、葉片心形,頂葉褐色,葉、葉脈、葉柄、蔓均為綠色,莖葉生長勢中等,株型匍匐;薯塊紡錘形,薯皮紅色、光滑,薯肉白色帶紫暈,薯干白色、平整;耐貯性較好。區域試驗結果:蔓長227厘米,分枝7.6個,大中薯率92.0%;干物率30.5%,比對照徐薯18低0.2個百分點。粘度、甜味中等,香味淡,纖維量少,食味略好于對照徐薯18。抗病性鑒定:高抗根腐病,感莖線蟲病,高感黑斑病。
產量表現:在2007-2008年全省甘薯品種區域試驗中,兩年平均畝產鮮薯2299.7公斤、薯干701.4公斤,分別比對照徐薯18增產17.2%和16.6%;2009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鮮薯2108.9公斤、薯干730.3公斤,分別比對照徐薯18增產18.1%和13.6%。
栽培技術要點:適時排種,育苗時適當減少排種量,春薯一般4月中下旬栽植,密度每畝3300-3800株;夏薯于6月20日前栽植,密度每畝3500-4000株;注意防治莖線蟲病、黑斑病。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。
審定意見:在全省甘薯產區作為淀粉型品種種植利用。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