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種名稱:益油1號(區試名稱:NR168)
審定編號:黔審油2009004號
品種來源:貴州省油菜研究所用不育系86A與恢復系6958R組配而成。
特征特性:屬半冬性中遲熟隱性核不育兩系雙低雜交油菜品種,全生育期219.5天,比對照油研10號短2.5天。株高167.7厘米左右,分枝部位高64.3厘米左右,單株一次有效分枝8.6個左右,單株有效角平均434個,角粒數19.95粒左右,千粒重3.74克。植株苗期直立,幼莖及心葉微紫色,深裂葉,頂裂片寬大呈橢園形,葉緣鋸齒明顯。株型較緊湊,勻生分技,分技部位較低。花序中長。商品籽大部份黑色,有少數黃籽,千粒重較大,較抗倒伏。菌核病:發病株率28.22%,病情指數15.17,分別比對照高2.89百分點和2.45百分點。病毒病:發病株率4.0%,病情指數3.1,分別比對照低0.89百分點和0.67個百分點。2009年經農業部油料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品質分析:硫苷含量28.3µmol/克餅,芥酸含量0.3%,含油率42.76%,蛋白質24.82%,達到國家雙低油菜指標。
產量表現:在2007~2008、2008~2009年度貴州省油菜區域試驗中,兩年平均單產180.90公斤,比對照增產14.44%,兩年增產點次占試驗點數的86.7%;2008~2009年度生產試驗平均單產161.89公斤,比對照增產10.65%,增產點占試驗點數的100%。
栽培技術要點:9月上、中旬育苗,10月中、下旬移栽。植6000~8000株/畝,如直播應留苗10000~12000株/畝。合理施肥,單產150~200公斤/畝,需施純氮15公斤/畝以上,氮、磷、鉀按1:0.5:0.9配合施用。注意施用有機肥作底肥,追肥應注意苗重、苔輕,花期看苗根外補施,追肥方式以尿素兌清糞水(或沼液)澆施為最好。特別注意強調施用硼肥。用硼砂0.5~0.8公斤/畝作基肥溝施或兌水(結合追肥)作追肥,亦可用0.3%硼砂水溶液在苗、苔花期作根外追肥,常年結實差的缺硼土壤,更應強調補施根外追肥。
適宜種植區域:貴州省甘藍型油菜種植區域。











